随着北京2018年第四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名单“出炉”,通州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4家,至此,通州区已有1024家企业迈入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同比增长约24%。通州正处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关键时刻,促进科技创新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尤为重要。
随着北京2018年第四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名单“出炉”,通州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4家,至此,通州区已有1024家企业迈入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同比增长约24%。目前,通州区国高新实现工业总产值349.8亿元,实现营业收入991.5亿元,实现净利润72.1亿元,企业纳税总额43.6亿元。从三次产业划分看,通州区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在工业和建筑业领域,共387家,占企业总数的一半以上,达到55.6%;其次为服务业企业299家,占企业总数的43.0%。从企业所属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看,企业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领域,共计208家,占企业总数的29.9%;其次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134家,占企业总数的19.2%;再次是新材料领域93家,占企业总数的13.4%。
通州区组织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助力副中心建设研讨会
优化科技创新布局
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和载体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是对公司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水平、成长性指标和人才结构的综合评估和认定。由国家科技部审核认定,是中国科技企业最高的荣誉之一。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依靠科技立身的企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硬招牌,企业不仅可以享受到税收减免和科研经费的拨款支持,也是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升品牌形象的关键利器。
通州正处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关键时刻,促进科技创新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尤为重要。通州区科委紧紧把握这一方向,通过实地走访企业、专题培训、申报辅导等系列落于实地的措施,为企业的创新转型提供精准化服务。每月举办一次科技企业政策培训,2018年累计培训1000余人次,有效提高申报率和通过率,助力企业惠享政策实效。积极培育壮大企业创新载体,大力支持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截至目前,市级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达到37家,区级众创空间增至20家。
2018年区级众创空间增至20家
创新发展企业实现“弯道超车”
科技型、生物医药成为“主力军”
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在通州的高新技术企业名单中,关乎每个人健康与生活品质的“生物医药”和以科技成果商品化、技术开发服务的“科技型”企业成为创新亮点。
甘李药业是通州区生物医药企业中的佼佼者。甘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甘李药业致力于通过向医师和患者提供代表糖尿病领域的革新药物和治疗方案,被授予“北京市G20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级企业科技研究开发机构”等荣誉称号,并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5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5项、企业内部重点开发项目32项,涵盖糖尿病、血友病、自身免疫疾病、肿瘤等领域。
首量科技是通州科技型企业的领航者。北京首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北京玻璃研究院,始于1986年,于2012年优势资源重组,成立北京首量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首量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于光电功能材料研究、开发和生产,是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北京光电材料及器件研发基地,通过了ISO9000和GJB9001B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创建了特种光纤研发团队,形成了系列化特种光纤产品,并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高质量实施副中心控规的开局之年。瞄准科技前沿,坚持创新引领,一步一个脚印,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再上新台阶,稳步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创新能力,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延伸,为建设新时代千年之城奠定坚实基础。
[ 责编:赵艳艳 ]